药品集采常态化 推动药企加速创新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张敏 7月13日,药品备受关注的集采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笔者注意到,常态与以往批次不同,化推今年的动药药品集采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整体降价相对温和。本次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企加而比较来看,速创第五批平均降价56%、药品第四批降价52%。集采出现这一情况的常态原因是,当下地方集采和国家集采同步推进,化推本次国家集采的动药部分品种已经纳入地方集采,价格水平已经下降;此外,企加经过多轮集采,速创企业竞争更加理性。药品 其二是供应更加多元,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此次总计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企业中选比例为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第七次国家药品集采还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实现一省“双供”,防止出现部分企业恶意报价、凭借低价中标后又断供的现象。 与以往批次“剧情”相似的是,集采的“鞭子”效应再次显现:竞争力较差的药品,其价格厮杀依然激烈。例如,胃酸药物奥美拉唑注射剂被业界称为集采“卷王”,此次有20余家企业拿到“入场资格”,最终入围企业数只有10家,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价为0.694元/瓶;抗感染类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有17家过评,最终中选企业仅有10家;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胶囊的最终中选企业为10家,最低报价为0.99元/片。 对此,有企业人士表示,从报价来看,“利润空间已经大大压缩”。 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集采常态化进行,集采的“鞭子”效应将更加明显:不合理的药品价格水分将被挤出。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完善产品管线、储备优势产品,掉队是迟早的事情。 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创新步入快车道,医药研发投入、在研新药数量、获批创新产品呈现逐年快速递增态势。其中,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创新高,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集采将促使创新药物的医保支付空间大大提升,鞭策企业更加重视“首仿”药品及新药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储备重磅产品。如此,企业会更有内生增长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养老金二季度调仓动向浮现 集中持有医药和电子行业
- 事关逾20万亿资产!这次会议传递了多项行业发展信息……
- 明星基金经理产品规模生变,头部公募非货币规模增速放缓,景气上行赛道再受青睐
- 深圳证监局对中伦(深圳)律所三位律师出具警示函
- 北京国瑞购物中心11月24日起暂停营业
- 乌亚速钢铁厂守军结束抵抗 数百名乌士兵或面临审判
- 天津滨海新区新增划定封控区
-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香港公务员普通话能力是受评核项目
- 小鹏汽车50亿成立汽车科技公司
- 皖通科技连续两年大额亏损 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
- 吉林长白县明日开展第六轮核酸检测,全县继续居家静态管理
- 长视频的“另一种可能”
- 11月22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林利军坚定看好资本市场!跟投金额已超2亿元,今日再追加跟投3000万
- 千亿房企阳光城的惊魂200天
- 欧盟碳关税或更“激进”:扩大征收范围、缩短过渡期
- 确保市场主体各项税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龚正今天在上海市税务局调研
- 塔吉特盘前大跌20% 第一财季净利润10亿美元 同比下降50%
- 华为涅槃靠组织
- 保时捷中国回应减配解决方案:进行免费的功能恢复、提供统一金额补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