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供需旺 私行私募合作加码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伴随着二季度A股市场反弹,资产作加一度业绩惨淡的配置私募迅速收复失地,不少百亿私募在上半年获得了正收益。供需同时,旺私目前不少银行私行加强了与私募合作,行私代销产品规模逐渐上升。募合码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资产作加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后,配置大类资产配置成为银行私行的供需发力方向,银行私行通过扩容合作机构主体、旺私定制个性化产品体系加深与私募机构的行私合作。由于收益率较高,募合码市场对于银行私行代销的资产作加私募产品需求在持续上升,不过银行在私募的配置策略选择上仍相对谨慎。 资产配置需求 “前几年,供需银行的融资类信托产品销售比较好,给私行客户的感受就是高收益且稳定。但是,现在稳健的私募类产品需求比较高。”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表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很多产品的综合收益有所下降。通过私募产品的配置,能够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提升收益。但是,私募产品的风险在所有产品体系中门槛相对较高,银行把关也比较严格。” 该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介绍,作为财富管理机构,银行私行的代销产品收入是一项主要收入,私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如今与银行合作的私募机构数量超过30家,2021年合作的产品900多只,净值型产品的规模增长超过了140%,私募非标类产品全部实现了足额兑付,没有发生任何风险事件。” 记者了解到,银行私行与私募机构的合作准入条件很高。在过去三到五年内,在规模、设立时间、管理人资质经验和业绩、产品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上述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称,银行私行对私募的风控覆盖了“设、募、管、退”全流程,制定或修订了20多项管理制度。“头部私募机构在投研能力上比较强,银行私行在与私募的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为零售之王的招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与私募的合作非常多。在该行的网银上,招行设有专门栏目,介绍该行管理在架私募产品规模达到5650亿元,服务客户37.2万户,2018年至今为客户盈利超过1191亿元。 “不同私募的策略、风格等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一款产品在投资上的策略和风格是固定的,而银行私行要做的是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来做好资产的配置规划。”一家国有大行私行部人士称。 该国有大行私行部人士表示,银行的客户与市场投资者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对资产损失的承受能力也有限,这让银行私行在私募产品策略选择上也会保守一些。以权益类私募为例,私募标的的选择会偏向于收入稳定的大公司,并且集中在制造业、通信等行业中。 对私募而言,能够与银行合作代销产品解决了机构的资金和客户问题。一家私募创始人表示,大多数私募最大的问题可能都在募资上,如果能够打通银行渠道,对私募的发展肯定是意义重大的。“这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旦产品出现比较大的亏损,可能银行也会终止合作。” 加码权益资产 该私募创始人认为,国内银行的投资大部分是集中在固收类产品上,未来肯定是向权益类资产转型。权益类资产波动会相对大一些,而私募机构在这类资产的投资管理和运营上有优势,这也是银行私行与私募合作的原因。 鉴于私募机构的投研能力,除了银行私行之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与私募机构的合作也在推进中,引发了业内的关注。 据《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银行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选择合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担任金融投资合作机构。 上述私募创始人称,银行理财子公司和私行在与私募机构合作上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前者与私募机构的合作多数在FOF产品上,后者更多的合作则在产品定制上。“国内私募机构也有很多,银行在合作上往往就看业绩和实力。” 6月30日,私人银行与、朝阳永续联手举办的第三届私募实盘交易大赛半年度榜单发布,而该赛程吸引了1123家私募机构的1889只产品参与比拼,包括星石投资、申毅投资、银叶投资等老牌百亿私募。通过这类的比赛,私募能够在平台上展示业绩,而银行也能够在市场上甄选出合作的私募机构。 尽管今年上半年市场波动较大,尤其是一季度一轮探底让私募投资产品业绩惨淡,但是上半年整体上仍有不少机构获得了正收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有业绩记录的87家百亿私募6月整体收益为5.41%,这使得今年来整体收益回升至-3.85%。其中,共有23家百亿私募收获正收益。 “市场对于后市整体的走势判断还是向好的,可能在一些板块上会有比较大的调整。所以,策略选择上会比较重要。”上述私募创始人表示,不少私募在二季度已经有加仓的动作,发行的产品数量也在增加。从宏观层面看,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的投放效果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对于一些行业是比较重要的利好。 此外,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数据,今年以来,私募新备案基金数量达到1.49万只,其中,证券类基金数量为10904只,占比为73.3%;股权类基金数量为3972只,占比为26.7%。6月27日至7月3日,证券投资基金共备案465只,较此前一周环比上升3.56%;共有373家私募机构参与备案。 “净值化私募产品在2021年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线上的增速是最快的。在银行完善私募产品体系的时候,对于代销这类产品的风险把关可能会更严格。从银行的角度看,代销产品的收入是代销费用,银行并不会对产品可能的亏损进行兜底。但是,这种产品的销售也必须做好双录等工作。”前述股份行私行部负责人称,一些大额投资银行也会建议当面沟通,充分了解到客户的实际情况。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金融局副局长赵维久:营造以北交所为核心的金融生态
- 1月30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
- 春节档票房67.58亿带火投资人 光线传媒主投参投4部
- 超七成基金公司去年四季度加仓
- 202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别于2023年5月和9月举行
- 2023年春节档“开门红”,影企股价却纷纷跳水,“后春节档”票房可期,电影市场或迎来全面复苏
- 汽车整车板块表现活跃 机构称汽车行业向上周期有望延续
- 定了!到2025年,年产量超120万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一省份放大招
- 蒂森克虏伯田昊:氢能助力能源、工业绿色发展 数字化平台联通绿氢上下游协同降碳
- 策略师警告:今年来堪称“市场宠儿”的欧股可能将遭重创
- 【中粮视点】白糖:盘面修复更有底气
- 二手房带看量明显回升!这几个楼市指标回暖,什么信号?涉及这些城市…
- 海南1批次花蟹和1批次小米椒检出镉超标
- 辉瑞预计2023年销售额670亿-710亿美元,将较去年最多下降33%
- 沸腾了!1412.90亿元,最高!166只个股,上涨!
- 沪深300指数进入技术性牛市,北向资金14分钟净流入超91亿元
- 上海:超2200亿元减税降费“送活水”“增信心”
- 返乡潮叠加旅游热,两桶油马力全开保驾21亿人次大迁徙,春节出行高峰加油车辆日增超三成
- 格力地产:2023年新增贷款和授信额度不超过180亿元
- 6场线下大展即将在3月回归,能否助力家居行业回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华大使:中方坚决反对、强烈谴责佩洛西窜访台湾
- 一加独宠骁龙8+?一加10RT现身Geekbench跑分网站
- 阿里巴巴高管解读财报:消费端重点不再是拉新,而是做好分层运营
- 强美元重创美股财报季 苹果亚马逊无一幸免
- 近十年高考热门专业变迁:新工科崛起,AI产业规模超4000亿
- 宁德时代回应“二号人物”辞职事件: 公司有望与黄世霖的新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 东阳光“明星降糖药”被判侵权
- 豪江智能IPO:与梦百合渊源匪浅 增收不增利募资扩建合理性存疑
- 北京三项目试点 无房且当前无贷款老年人实行35%首付
- 财经TOP10|BOSS直聘再涉“情色招聘”?女大学生称“不敢反抗”!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强制执行5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