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先苦后甜”未来可期
□记者 强勇 哈尔滨报道
5年来,先苦后甜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国企改革扭亏增盈近40亿元,先苦后甜资产总额、国企改革所有者权益、先苦后甜营业收入、国企改革上缴税金等关键指标增长明显。先苦后甜黑龙江国企已由“改革脱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企改革呈现出靠改革创新、先苦后甜靠市场机制、国企改革靠自力更生的先苦后甜新特征。
黑龙江国企改革一路走来,国企改革在市场大潮中历经沉浮与考验,先苦后甜有的国企改革企业摆脱了对政府的输血依赖,最后破茧成蝶;有的先苦后甜企业出现了较严重的“市场不适症”,甚至在大浪淘沙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国企改革过程中“有苦有甜”“先苦后甜”,殊为不易。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不少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偏重于资源型、传统型和公益型,盈利能力不够强。这些特点导致其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偏难,在混改方面可选择的路径相对偏窄。
几年前,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国企为谋求更好发展,数次尝试进行混改,均功败垂成。有合作意愿的多家投资者都不是战略投资者,资本运作多,产业协同少。投资者或要求签订对赌协议,或采取明股实债方式,要求高额回报。
“人”的问题也是国企改革面临的一大考验,如何在改革过程中解决好大家关心的“位子、票子、面子”问题,是其中关键。改革从高位推动到基层贯彻执行,上下必须“拧成一股绳”,否则就可能功亏一篑。
国企改革是东北振兴的重头戏,是影响东北转型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黑龙江从上到下凝聚改革发展共识,“真刀真枪”改革,“真金白银”投入,推动了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曾经的亏损大户龙煤集团,现在已成为东北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改出了活力。集团总部机构和管理人员分别精简78%和59%,目前集团在岗职工与2019年相比减少约万人,如此改革力度以往几乎未有过。
“改革最怕患得患失、犹犹豫豫。”采访中,大多数干部和企业家都谈到,改革只有“动了真格”,才能真正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最终尝到甜头。
“而今迈步从头越。”黑龙江国企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还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率、加快从资产管理转化为资本运营、实现国企发展稳中有进,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责任编辑:百科)
- 增收不增利、复购创新低 泡泡玛特靠出海自救?
- 建宁刺桐红村镇银行被罚75万元:个人贷款管理不尽职等
- 国美电器被强制执行994万,关联案件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 国际能源署:欧洲2023年冬天将有“缺气”风险
- 碳酸锂50万元关口只差“临门一脚”!市场激辩未来价格前景 中下游“死磕”锂矿
- 阿根廷首现“超级真菌”感染,公众需要担心吗?
- 供销社“重返江湖,恢复计划经济”?这些在上海热卖的商品打脸谣言
- 中证鹏元党支部书记、总裁李勇:助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
- 绿色金融成上市银行发展新引擎
- 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为什么选择深圳?颜宁发文回应
- 波音涨5% 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将达25亿美元
- 背靠主机厂“标榜式”营销 毫末智行前期优势或成上市阻碍
- 工信部召开2022年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