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盛商业下猛药
文/乐居财经 徐酒眠 “星河要做500年,星盛下猛不做500强”“在星河做企业不赚钱,商业不是星盛下猛犯错误,而是商业犯罪”…… 五个月前,星盛商业(6668.HK)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星盛下猛面对来自深圳、商业上海、星盛下猛北京及香港等多地的商业超50位投资人及分析师,坐在“星河系”一众高管中心位置的星盛下猛黄楚龙,金句频出。商业 当天,星盛下猛黄楚龙一身经典的商业黑白商务着装,搭配了一条赋有激情象征意义的星盛下猛红色系领带。坐在他左手边的商业是小儿子黄德林,胸前点缀的星盛下猛同样是红色系领带,不过看起来要浅几度。 在一众投资者面前高喊要做500年赚钱星河,对应到现实里却是跌跌不休的股价。年初至今,星盛商业的股价跌幅超65%,超过了六成以上的上市物企。 股价震荡,星盛商业开启了年内首次回购。11月3日,其公告了在公开市场购回股份的意向。回购事项很快落实,11月4日、8日,星盛商业先后回购了10万股、4.5万股,付出代价分别约为11.9万港元、0.56亿港元。 回购对股价还是起到了拉升作用,前一次回购之后,星盛商业连续两个交易日收涨;11月9日开盘之后翻红,最终收涨5.65%。 根据今年6月10日举行的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决议,星盛商业可以在公开市场购回不多于1.02亿股公司股份,即于股东周年大会日期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眼下,星盛商业还手握逾1亿股份数额的回购权。以11月8日星盛商业1.24港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完成回购上限,则还需要准备大约1.26亿港元的资金。而要如何才能发挥回购的最大效用,也还需要其董事会仔细考量。 黄氏父子年内增持73.6万股 散不去的疫情阴霾、还在延续的房地产颓势,让走纯商业运营服务的星盛商业,也难逃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的命运。 作为星河体系内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企业,星盛商业也是黄楚龙目前唯一的资本之轮。面对震荡下跌的股价走势,虽然今年直到11月才首次出手回购,但在此之前,黄氏父子一直在自掏腰包,以增持的方式释放信心。 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今年以来,黄楚龙与儿子黄德林,在星盛商业合共增持了73.6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70.95万港元。 其中,作为星盛商业控股股东的黄楚龙,一共进行了5次增持,总斥资约159.07万港元,合计增持股份数额为65万股。 最新一次增持是在8月26日,黄楚龙以16.13万港元在公开市场增持合计10万股股份。此番增持之后,黄楚龙合共持有7.51亿股,占公告之日星盛商业已发行股份的73.62%,其中包含与儿子黄德林共同拥有权益的股权激励平台德瑞投资所持有的15000万股股份,股权占比约14.71%。 身兼董事会主席与执行董事的黄德林,在星盛商业上市之时,获得父亲黄楚龙的委托掌控公司的股权激励平台德瑞投资。 于9月21日、22日、23日,黄德林连续三天在公开市场合共增持了8.6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1.88万港元。此番增持之后,黄德林合共持有15008.6万股股份,约占公告之日星盛商业已发行股份的14.71%。 黄楚龙与黄德林的持续增持,在物业股集体跳水的大环境中,并没有挽回星盛商业股价下行的趋势。此次启动回购,未来对股价的拉升作用,还需要时间检验。 上半年分红逾两千万元 在股价下行阶段,回购或增持,都是向市场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的手段,是公司管理层展开护盘的操作。 不过,二者也有区别。回购以公司资金进行、将减少股票在市场上的流动数量,可以提高每股的盈利能力;而增持以股东个人资金进行、不会减少股票在市场上的流动数量,但会增加股东持股。 去年,星盛商业共斥资约244万港元,回购注销了60.1万股股份。同时,黄楚龙以120.95万港元先后两次合共增持了35万股股份;而黄楚龙的长子黄德安,则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在4月至9月先后5次增持,合计142.1万股股份,总代价559.5万港元。 事实上,以星盛商业当前的股权结构,回购或增持对股价拉升的作用能否立竿见影,其实都不会影响黄楚龙及其家族赚钱。当前回购的股份,未来股价提升上去了,可以配售融资,助力企业扩大再生产;而当前已增持的股份,亦能够让股东在之后派息中,获得更高比例的分红。 2022上半年,星盛商业实现收入约2.60亿元,同比增长0.8%,归母净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增长15.7%;毛利润约为1.5亿元,同比增长约2.6%,毛利率为57.7%,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黄楚龙与两个儿子的股份数,合计约7.52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3.71%。按照星盛商业在中报里披露的派息方案——每股0.035港元,黄氏父子今年上半年获得的分红,合计约为2631.27万港元。 在上半年的分红面前,黄楚龙父子增持付出的代价就不值一提了。 此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星盛商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总计13.11万元。剔除IPO募资净额结余6.92亿元,星盛商业的内部资金也有约6亿元。下半年拿出部分内部资源作为回购股份的弹药储备,能刺激一番股价当然好,即使不能也可以拔高投资收益。 回购汹涌 眼下的物业资本市场,风云惨淡。 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截至目前,“A+H”股一共有62只物业股。年初至今,仅有刚刚完成借壳上市的与H股的德商产投服务股价维持增幅,余下60家上市物企的股价全部下跌。其中,正荣服务的股价跌幅超过90%。 物业股市风声鹤唳,物企展开自救行动,年内多家物企宣布回购计划。 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包括星盛商业在内,目前有7家物企合计采取了82次回购行动,回购股份数目近1亿股,合计回购金额约4.28亿港元。 其中,绿城服务近几个月在物业资本市场回购最为火热。自9月2日宣布回购之后,其相关动作就没有停止。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9月5日以来,绿城服务一共进行了24次回购,涉及1760万股股份,付出总代价约为8595.39万元。 “建议股份购回及其后注销所购回的股份可提升股份价值”,按照绿城服务回购计划,根据购回授权,其获批准在港交所可购回最多2474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0%。密集回购至今,绿城服务最多可回购股份数目还余714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绿城服务自2016年7月上市以来,首次开启回购行动。 从时间来看,今年以来物企回购高潮,发生在中报季结束之后的9月。绿城服务、建业新生活,以及德信服务集团,三家物企合计展开了31次回购行动。 此外,按照碧桂园服务7月15日的公告,其将于公开市场回购不多于3.3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而到目前为止,其仅在7月15日-21日展开了5次回购行动,合计回购股份数目为164.7万股,付出代价总计3691.09万港元。 同时,建业新生活9月初宣布,根据回购权,拟于公开市场购回不多于1.26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0%。而9月份以来,建业新生活在公开市场回购的股份数合计约为215.8万股。 对比上市物企2021年的回购情况,今年以来的回购股份数目翻了一倍,回购金额却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从物企去年回购的时间线来看,年末也是一个小高潮,星盛商业、碧桂园服务、建业新生活等上市物企,能将今年的回购规模推向何处,或值得期待。
- 最近发表
-
- 中国四大金融部门一把手易纲、郭树清、易会满、潘功胜最新演讲全文
- 一加Ace竞速版现身Geekbench:搭载联发科天玑8100、12GB内存
- 捷豹路虎“重塑未来”:全年营收达到183亿英镑 中国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 首套房贷利率可低至4.4% 有何影响?
- 社科院高培勇: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大活力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博主称被美团跑腿勒索暗示加价”上热搜 网友:让子弹先飞一会
- 百果园、洪九果品、鲜丰水果IPO竞速:缘何明星机构偏爱“规模故事”?
- 麦当劳启动出售在俄业务的程序 同日雷诺集团在俄资产转为国有
- 11月23日0-12时,海南东方市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 “币圈崩了”又上热搜 炒作虚拟货币终将一场空
- 随机阅读
-
- LG化学将斥资超30亿美元,在美国建首座阴极材料工厂
- 斯里兰卡总理:缺乏现金的斯里兰卡“没有石油了”
- 有更新!北京朝阳近期到过这些地方请立即报告
- 连续3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 深交所要求未名医药说明:是否主要依赖对北京科兴的投资收益
- 民政部: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并扩大试点范围
- 俄媒:“3架飞往莫斯科的飞机装有炸弹”信息不属实
- 奥地利外长:有信心欧盟未来几天就第六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
- 内蒙古发现一处新的恐龙化石 初判为禽龙类化石
- 网传“荔枝园核酸检测造假”?重庆沙坪坝通报
- 业务退潮,保代出走?中天国富、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成保代流失“重灾区”
- 上海北蔡镇回应“小区抛洒消毒片致居民不适”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三大力量同时出现会导致高风险
- 多省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推进“二十条”落地见实效
- 巴基斯坦外长: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尤为成功”
- 中国平安回购额已达50亿!什么情况?这些险企也屡次出手回购,最差时间已过去?
- 外资继续看好上海及周边物流地产价值
- 共享充电宝成了价格“刺客”,谁拿走了利润“大头”?
- 龚正察看防范区有序放开情况,要求开放各类生活业态,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重磅!央行银保监会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 工人日报:跨省受限催热乡村游,城乡民宿市场“冷热不均”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