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痴迷元宇宙,广告让他回到现实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扎克宙广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汤一涛
来源/电厂(ID:wonder-capsule)
第二季度,Meta遭遇了自2012年上市以来的伯格首次收入下滑。眼下,痴迷这种糟糕的元宇表现还在持续。10月27日,告让Meta发布了2022年Q3财报。现实美股盘后,扎克宙广Meta股价暴跌了近20%,伯格这使得Meta的痴迷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800亿美元。今年以来,元宇Meta的告让股价已经跌去了超过60%。
只看日活跃用户和月活跃用户的现实话,Q3这两项数据分别上涨了3%和2%,扎克宙广使得Meta的伯格总用户数达到了历史新高。营收277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了4%,痴迷但也高于预期。但Q3 Meta的支出飙升了19%,使得利润率同比暴跌了52%。
Meta Q3关键营收数据|图片来源:Meta元宇宙仍是一个无底洞
利润率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元宇宙业务的持续投入。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在一年前将公司名字从“Facebook”改成了“Meta”,表明了他All in元宇宙的决心。但这项业务始终没有办法带来应有的回报。
第三季度负责元宇宙业务的Reality Lab亏损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6亿美元。到目前为止,Meta已经在这个部门上亏去了90多亿美元,而本就不多的营收也下降了50%至2.85亿美元。
很多人都对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战略感到困惑,即使是Meta自家员工也很难接受他的理念。有员工表示,公司新焦点一直令人困惑,高管之间存在分歧,战略也在频繁转变。根据科技媒体The Verge获得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Meta的元宇宙社交应用Horizon World质量太差,以至于Meta的员工都不愿意使用它。
Horizon World|图片来源:The Verge股价的暴跌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Meta已经失去了信心。Q3财报公布之前,Meta的一位重要投资者布拉德·格斯特纳(Brad Gerstner)甚至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Meta停止继续在元宇宙上投入这么多资金。
格斯特纳的投资公司Altimeter Capital持有Meta 250万股股票。他在信中表示,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痴迷已经伤害了Meta。公司在去年秋天核心业务碰壁之后就匆忙将战略转向了元宇宙。此后Meta的业绩就立刻开始大幅下滑。
在财报电话会上,一位投资者也质疑扎克伯格是否过去强调“实验性的押注”,而不是关注那些已被证明可以有效产生收入的产品。
但扎克伯格依旧对元宇宙保持了相当程度的乐观:“实验性的东西和不知道它最终会有多好是有区别的……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同意这项投资,但据我所知,我认为这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与此同时,预计2023年Reality Lab的运营亏损仍“将同比大幅增长”。“在2023年之后,我们希望加快现Reality Lab的投资步伐,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长期增长公司整体运营收入的目标。”Meta表示。
2023年,Meta还将发布一款VR头显Quest 2的后续产品。不同于最近发布的售价高达1500美元的Quest Pro,这将是一款消费级产品。
但Quest的销量前景并不太乐观,尽管它已经是全球范围内销量最高的VR一体机。此前Meta采用了硬件补贴的方式销售Quest系列,但这项政策已经在今年7月取消,Quest 2的售价提高了100美元。
在扎克伯格的规划中,元宇宙是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重要战略,正如10多年前,iPhone初代上市、移动互联网取代PC互联网一样。但到目前为止,Meta的元宇宙看起来仍然十分初级,也并看不到任何在短期内盈利的可能。
疲软的广告业务
用户数的增长是第三季度为数不多的亮点。日活跃用户和月活跃用户分别上涨了3%和2%,达到历史新高。由于活跃用户超预期,Meta盘后一度涨了8%。
Facebook近两年日活跃用户|图片来源:Meta广告是Meta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第三季度占比98.28%。因此,活跃用户数量对于Meta的营收是一个关键指标。尽管用户总数有所增加,但由于通胀和利率不断上升,企业纷纷削减广告支出。Meta报告称,自去年以来,其每则广告的价格下降了18% ,并可能陷入衰退。第三季度,Meta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3.7%。
除此以外,苹果隐私政策和TikTok的流行都让Meta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这也是此前Meta转向元宇宙方向的重要原因。
扎克伯格在电话会上表示,公司正在通过投资一些新产品克服挑战,包括增加算法推荐内容的比例和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推广短视频产品Reels。他说,人们每天使用Reels的次数达到了1400亿次,比6个月之前增加了50%。
但扎克伯格也承认,推广Reels让公司的收入受到了随时,因为公司从短视频产品中赚钱的难度仍然大于从其他产品中赚钱的难度。他预计,在未来10至18个月内,这种情况会有所转。
(责任编辑:知识)
-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 爱迪特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58家 中信建投过33.5单
- 大幅反弹后“双焦”或易涨难跌,为何?
- 贷后管理不尽职 中国银行一支行被罚30万元
- 南下资金大举涌入 港股基金最高涨45%
- 日本机床订单额2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 机构年度策略陆续出炉 聚焦产业升级领域
-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清洁能源发展有效减缓全球碳排放增幅
- 通胀“爆表”,涨薪不成,飞行员集体罢工!这一国最大航空公司宣布:取消800个航班
- 东南亚经济逆势增长,背后有几大原因
- 陕西宁陕生育一孩补助2000元,四川攀枝花三孩出生增长168.4%
- 美国防部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约4亿美元额外军事援助
- 施耐德电气熊宜:数字赋能 全程减碳
- 10月社融规模增量9079亿 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