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不是垄断生意
评论员 鲍南 据媒体报道,知识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因不堪每年近千万元的分享订购费,不得已宣布停用中国知网。不垄对此,断生知网方面予以了否认,知识但中科院图书馆立刻对该回应进行“辟谣”。分享随着舆论发酵,不垄知网所谓“知识分享”的断生经营逻辑再次遭到广泛质疑。 “用不起”“忍不了”,知识中科院的分享恼火不是孤例。近些年,不垄已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抵制过知网,断生其中不乏北京大学、知识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分享而原因也都是不垄连年涨价、费用过高。有高校表示,2000年以来,知网数据库价格的年平均涨幅超过10%,近十年更将近20%。一般而言,售价上涨意味着成本升高。然而在知网这里,不仅对期刊文章和硕博论文所付稿酬微乎其微,更干起了“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比如对一些文章未经授权就直接收录,结果作者本人下载还得自掏腰包。由于“吃相”过于难看,知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遭到舆论声讨,但每次要么表面上道个歉后继续我行我素,要么象征性降点价格做个危机公关,要么干脆对高校“断网”扬言“爱用不用”,俨然“店大欺客”。 平心而论,收费并不是知网的“原罪”。平台提供论文查重、一站式搜索、学术资源电子化等信息服务,获得相应商业收益无可厚非。但“知识分享”毕竟不是唯利是图的生意,普惠性和公益性应当是第一位的,单纯强调商业性,甚至搞起“知识垄断”,就南辕北辙了。更何况,寻根溯源,1999年,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组成部分,中国知网主打“知识线上化”,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带来了便利。也基于此,国家随后将其列入“火炬计划”,大量高校近乎无偿地贡献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可以说,是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学术界的无私支撑了知网。但随着自身盘子越做越大,知网不仅没有将社会善意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反而将这份支持视为攫取垄断利润的垫脚石,对“知识分享”的阻碍日益凸显。 论文数据库,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中间商”,决不能掉进钱眼里。这一方面有赖于舆论持续发力监督,倒逼平台对自身经营模式和行为进行反思,改进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需要主动作为,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论文数据库市场进行充分竞争。有专家认为,知网在版权数量、议价能力及用户依赖程度上优势非常明显,已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连绵不绝的涨价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反垄断法》,亟须一个权威的说法。同时,作为当今社会一项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分享”平台的建构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市场化手段之外能不能打造出一个公共性的学术数据库产品,让作者、报刊社、数据库企业、机构和普通用户等各方实现“共赢”,降低“知识分享”的门槛,恐怕是更为紧要的现实课题。 知识可以付费,但不能坐地生财。用信息技术给学术资源赋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关各方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的科研创新做出真正的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银保监会:亚洲各国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 香港:一批法国进口包装烟鲱鱼柳受李斯特菌污染,进口商回收
- 今晚,鲍威尔面临抉择:选择市场崩,还是经济崩?
- 瑞信:予中石油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5.4港元
- 什么意图?麦卡锡宣称若当选众议长,将成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
- 澎湃社论:反电诈组合拳要有力,也要精准
- 国家发改委:总体判断今年3%左右的CPI预期调控目标可以实现
- 专家: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的趋势不可逆转
- 美国监管机构调查FTX的多位明星代言人
- 博时基金王晗:新旧能源行情交替 双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 天然气价格飙升 英国将能源账单上限调高80% 创历史纪录
- 今晚,鲍威尔面临抉择:选择市场崩,还是经济崩?
- 微博晒S12收官总结:7.5亿互动量再创新高 选手相聚平台感谢粉丝
- 华西证券:首予中国中免买入评级 目标价216.71港元
- 北汽蓝谷回应小米与北汽联合造车传闻:还未接到相关确切消息
- 工信部通报47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和SDK
- 共商航空复苏繁荣之策 2022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将于22日开幕
- 发改委:预计今年9月至明年3月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
- 麦格理:维持蒙牛乳业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46.2港元
- 证监会重拳出击:“追债”2.4亿!法院:准予强制执行!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