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经济数据前瞻:稳增长加力,5月各项经济指标反弹可期
从已经发布的重磅指标社融信贷、进出口等数据来看,经济经济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数据 4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瞻多项经济数据放缓。稳增5月各项经济指标是长加否筑底企稳,成为判断二季度及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力月关键。 国家统计局将于15日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对外发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各项业内预计,反弹随着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可期地区逐渐复工复产、供应链逐步畅通,重磅指标5月中国经济将反弹,经济经济工业、数据消费、前瞻投资等经济指标降幅或收窄。稳增而从已经发布的社融信贷、进出口等数据来看,经济回暖迹象明显。 多位专家分析,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措施的逐步落地,将充分改善当前市场主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也会加快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修复。中国经济的“至暗时刻”可能已经过去,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当前政策力度与落实情况颇为关键。 金融外贸数据超预期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6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78,较上个月显著回升。经济学家们认为,受海外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5月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但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经济将很快改善回归正常。 从已经发布的制造业PMI、社融信贷、进出口数据来看,经济回暖迹象明显。从先行指标来看,2022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PMI指数回升表明疫情影响明显减弱,稳增长、保民生多项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相较于4月,5月金融数据整体实现超预期增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而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454亿元。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年同期次高值,仅低于2020年5月份的3.2万亿元。 业内分析,5月份金融数据的亮眼表现是疫情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出了内需复苏的积极信号。当前,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进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8.94万亿元,增长11.4%;进口7.1万亿元,增长4.7%;贸易顺差1.84万亿元,扩大47.6%。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5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环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意味着外贸正在持续向好。虽然仍将面临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我国外贸规模大、基础好、韧性强,加上海运费用高、缺柜、缺芯等不利因素正在逐步好转,未来外贸将会延续向好态势。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告诉第一财经,全球各国的外贸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国际性的。而在大家共同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体制优势还会进一步发挥,近期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会更加显出成效,反而可能会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工业、消费等经济指标降幅或收窄 国家统计局将于6月15日发布5月份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49%,高于上月-2.9%的公布数值。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有望出现回升。一方面,上海有序推进复工复产。5月上半月,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5%。 “另一方面,全国出现新增病例的省份数量下降,物流情况有所好转。5月中上旬,拥堵指数同比大于0的城市占比从4月的30%提高到74%。随着物流的好转,原材料运输将更为通畅,供给约束对工业生产的掣肘有所减轻。”鲁政委说。 消费方面,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相比武汉封城时期,本轮疫情趋缓后管控放松进程偏慢,经济开启修复但步伐较缓。失业率高企、居民收入恶化的局面仍未结束,并将压制消费的恢复。他预计5月消费同比下降6.0%,较为接近预测区间上限。 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分析,5月份,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地区恢复正常运行,叠加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消费预计将有所改善。居民日常消费加快恢复,5月零售和邮政快递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0%以上。不过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恢复力度相对较弱。预计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0%左右,好于上月的-11.1%。 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上升59.7%和57.6%,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5月产销量均超40万辆,同比恢复高速增长。1-5月新能源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中汽协预计,新能源车全年销量将超500万辆。 投资方面,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在财政发力、项目充足和政策扶持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将再度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房地产投资继续低迷。他预计,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其中基建投资增长7.5%,制造业投资增长12.5%,两者约占60%,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6.2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降3.5%,约占投资20%,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约0.7个百分点。 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表示,5月以来整体经济形势出现一定的企稳迹象。在大规模保增长措施刺激下,下半年的经济将迎来一轮温和反弹,但反弹的动力可能主要来自投资。 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也认为,宏观经济对冲政策重心集中在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等环节。往后看,疫情拖累下政策刺激频繁出炉,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着积极作用,显示了政府的积极、及时作为和充足的政策储备。若未来疫情扰动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量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近期政策明显加力,预计经济将很快改善,向正常回归。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留作业让学生看场球,杭州一中学校长:他们的眼睛里有热情
-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再“跨省打工”
- 央行8日开展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标利率2.00%
- 旺季不旺?黄金珠宝线下消费者减少,专家这样看黄金后市
- 韩国:截至11月20日累计贸易逆差近400亿美元,为历年最高纪录
- 作价92亿元,中国船舶集团新能源资产将注入中船科技
- 1-8月宁德时代电池全球装车量突破100GWh超去年全年
- 数读南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列全国第九
- 中国糖业协会:关于停办2022/23全国食糖产销大会的通知
- 华领医药首款产品获批上市,但它的临床数据曾致股价暴跌
- 海关答疑|主动披露改正涉税违规行为可减轻处罚
- PSL重出江湖,对地产行业意味着什么?
- 增长点不明确?爱奇艺连续三季度运营盈利但难掩会员收入下滑
- 需求疲软、业绩承压,国际风电整机三巨头宣布裁员
- 不到500毫升的天科二号熵减负氘水卖98元,减熵还是减“商”?
- 消费930.9元遭“反向抹零”被收931元,市监局已立案
- 郭树清:固定投资增长潜能很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面坚实…这些热点也有回应,来看十大关键点!
- 比亚迪拿下欧洲最大租车公司10万辆订单,分6年交付
- 欧佩克减产背后深层考虑:欧美石油限价计划正触碰红线
- 国际油价单周涨近17%!OPEC+减产促国际油价狂飙,这些A股上市公司受益(附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