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方舱“Tony老师”要回家了:做什么事都要靠真本事吃饭

记者 | 杨舒鸿吉

今天即将出舱,老师52岁的事都陈朝松有些兴奋。填写资料、本事联系居委、吃饭打包行李……他为回家忙碌了一整天。老师一把剪刀、事都一把理发器被他反复检查,本事这是吃饭这趟”方舱之行”最重要的“伙伴”。

自3月29日进入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以来,老师他用这两样工具为病友理发,事都价格亲民,本事这也让他内心感到充实。吃饭

陈朝松是老师湖北人,来上海之前,事都他就拜师学了理发的本事手艺,可惜后来并没有就此发展下去。来上海后,他辗转在餐厅后厨做帮工。

那时起,他就拿这些工具给工友们理发。“他们太忙了,没时间出去理发,正好我会这门手艺,帮他们理发,他们请我喝水。”陈朝松说。他帮他们解决“头”等大事,收获了尊重。

后来,餐厅生意难做,他到上海一家医院谋了一份差事。“偶尔会帮左邻右舍理发,熟悉下理发技巧。”

陈朝松对理发怀有热情,他认为自己是传统派的理发匠人。“现在的理发师,服务顾客的时候,在头发上抓来抓去,我们传统派的则不同,靠一把梳子就能不碰头发,给客人理个好发型。”

3月上海疫情爆发,他在定点机构做核酸的时候,结果出现异常,复核为阳性,之后被转移到方舱医院安置。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出现症状。

在通知转运时,工作人员通知他,携带好随身衣服、洗漱用品以及脸盆等物品。陈朝松在行李中塞进了陪他闯荡上海滩20多年的理发工具。

“原本是想给自己理发的。”陈朝松说,在方舱里“开摊”实属巧合。当时方舱内没有洗浴间,他就在洗漱池旁打开工具,给自己修理修理。这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看到他在理发,就问能不能给他理一理,还问了问价格。

陈朝松欣然答应,就在床位旁边,为这个年轻人提供洗剪吹、修面、按摩的服务,收费20元。

“只为自己挣个零花钱,也想在方舱里找点事做。”陈朝松说。

陈朝松为人理发的事情在方舱里引发围观,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

“有的人说,疫情把他们折腾得已经身心疲惫,理个发,改头换面,换种心情。”陈朝松没有想到,理发对新冠患者来说,变得这么有意义。

顾客多的时候一天十来个,少的时候一天也有两三个客人。陈朝松在自己的舱位写了一个广告:19号有理发。

顾客接踵而至。

他坦言,舱里的病友很多都是拖家带口或者结伴而来,而自己孤身一人,如果不帮人理发,会感到很孤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陈朝松终于迎来了方舱“毕业证”。

他告诉记者,这次疫情让他看到了一技之长的好处。“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明白做什么事都要靠真本事吃饭。”

分享到: